神舟十二“太空游”90天,废水净化处理再循环利用,帮了大忙!
如果说“神舟十二号”是一辆车,那么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就是一室一厅的小公寓,而天和核心舱则是110立方米,并安装了“全屋净水“的大平层!
伴随着倒计时声,三位航天员驾驶着12号“车”,开始了他们的“太空游”。
与以往不同,这一次航天员宇航员们需要利用90天去适应“新房”里的太空生活,吃喝拉撒自然成为头等大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其实早在5月29日,中国宇航局便向空间站发射了天舟2号货运飞船,把6.8吨重的物资提前运到。
从上图的物资清单可以看出,太空作业用品占据了物资的绝大部分,而运水只能成为“顺带”。
因此,要满足宇航员们的用水需求,还得依靠水循环装置净化,即废水处理再利用。
1、核心舱里的废水处理系统
“废水再利用”理念的提出,延长了人类太空作业时间,拓宽了宇宙探索边界,对于全球航天事业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
但在小编看来,其最直接最根本的意义就是省钱省力。当然,这是相对于地面补充水而言!
地面补充水,即通过货运飞船定期往空间站上送水(上文所提到的天舟2号),成本十分昂贵。
据国际空间站称,美国NASA和俄罗斯宇航局通过航天飞机/货运飞船运送水,平均每升水要花费11000美元的代价。中国神舟飞船的供水量为每人每天3.0L,比我们普通人“每天八杯水”还要充足。
以此换算,如果通过地面补充水,神舟12号在太空的这90天,仅水一项就需要花费57000000元。看到数字头晕?5700万元!
正因如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为核心舱打造了一系列“全屋定制水处理家居”,全屋净水一站式备齐~
核心舱内的“水处理”家居可将废水净化。据介绍,该水处理子系统是将核心舱内航天员的尿液以及舱内的冷凝水等废水进行收集过滤,然后通过RO反渗透技术(Reverse Omosis)膜组件进行渗透净化处理。目前这项技术非常成熟,已经民用化、家庭化,净水器的普及,反渗透膜功不可没。
一般来说,水的流动方式是由低浓度流向高浓度,水在被加压之后,将由高浓度流向低浓度,而RO膜的过滤精度是0.0001微米,几乎可以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完全过滤掉(一般以脱盐率计,过滤纯净度达到95%以上),最终实现污水变净水,达到饮用水的标准。
通过反应后生成的纯净水,还需要对其进行消毒处理。现阶段,我国采用银离子作为航天饮水的消毒剂。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也据此研制出灭菌组件,为系统提供了饮用水的健康保障。
通过银离子发生器和控制器,为水源提供杀菌功能的银离子,采用开环控制方式,通过调整上位机上的触发信号,使控制器输出相应的电压,以控制银离子产生速率,保证水中银离子浓度,以此为航天员提供能长期灭菌的高品质饮用水做好保障。
先过滤再杀菌,废水处理系统中的多重工序充分保证了航天员能够毫无顾虑的使用甚至饮用自己或他人“生产”的水。
2、航天强国,还需要跨界联合
随着全球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人类深空飞行和地外探索任务将会愈发频繁,包括废水再利用、空气循环等在内的物化再生生保系统必将成为新一轮太空竞赛的焦点。
因此,在航天强国的道路上,各行各业都应如鲁迅所言,“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食品企业已然成功“牵手”航天事业,用120多种航天美食交出满意答卷。
环保涉水企业也积极跨界,分享技术,拿出更多航天用水处理方案,举世瞩目间,有环保净水人发光发热。